鸭掌有清热作用吗?
中医理论认为,暑为阳邪,其性升散,易于化燥伤阴;夏月热盛,人多汗出。若出汗过多,阳气耗损,极易滋生暑湿。中医历来主张“夏季防暑”、“长夏防湿”,是因为暑在春夏之交最为猖獗,而在长夏(夏至至秋分)更是恣行肆虐。 《黄帝内经》曰:“夏三月,此谓番秀……无厌于日,使志勿怒,使华英成秀,经脉流通,四脏之气乃无停雍,从之无味,腠理宣通,津液布行,风气通利。”可见夏天要健康,关键是要做到“无厌于日”“使志勿怒”。也就是说,我们不要抱怨夏天的太阳,每天尽力多晒一晒太阳,以补充人体阳气;同时,还要调畅情志,避免恼怒,以免肝气郁滞,气行不畅。
中医认为,“形不足者,温之以气,虚则寒,寒则伤气”。所以,当夏令湿热之气横行时,我们既要防“湿”,也要祛“热”。所谓“祛湿”,即祛除体内湿邪,重点在于防止湿热侵袭机体,注意休息,适当锻炼,清淡饮食等;而“清热”,则是清除内热,重在减少体内热量产生,少吃油腻食物,合理吃“苦”都是必要的。除了药物和中成药清热祛湿外,一些药食兼用之品也有较好疗效,如莲子心、金银花、菊花、荷叶等都有清热的功效,可煎水服用或泡水代茶。不过,要注意的是,这些药大多是凉性的,对于脾胃虚弱的人,应该尽量少食或不吃。此外还可食用扁豆、豆蔻、黄瓜、山药、冬瓜等来健脾利湿,多吃西瓜、苦瓜、丝瓜、芹菜、豆芽、莲藕等食物清热祛暑。 俗话说“冬病夏治”,这句话用在祛痱子上再合适不过了。很多人到了夏天容易生痱子,患处瘙痒难忍,抓破后会感染,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败血症。如果能在夏季及早祛除湿气和热气,就能有效预防痱子的发生。